Login

135-268-41588cq9@dysw1.com

  1. CQ9电子 > CQ9电子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iPhone 也被吊打2021 年度手机圈十大技术盘点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5-07 05:23:17 点击数:

  iPhone 也被吊打2021 年度手机圈十大技术盘点眼看时间到了 2021 年底,我们也看到了各大厂商的各显神通,其中有惊喜,也有遗憾,但我不妨回头看看这些技术。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流畅是确保后续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像 MIUI 9 那样的快如闪电?还是如同 iOS 般的细节丰富,过渡顺滑?

  人眼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同时它也是挑剔的。在 60Hz 时代,我们似乎并未感觉不适,但流畅的极限是什么?

  现在的安卓阵营,即使是百元机也同样能体验到(OPPO A32)。而在 iPhone 上的高刷屏幕看似姗姗来迟,实则诚意满满。

  超高刷新率的屏幕,配合细腻丝滑的高帧动画。颠覆传统的流畅体验,让你用了就回不去,这就是高刷的魅力。

  虽然在 2019 年,一加 7 Pro 就首次使用上了高刷,但是高刷技术的革新远远没有停止。

  在 2021 年,全新 LTPO 显示技术正式面向用户,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续航和高刷并存。

  在这个1~120 Hz自适应区间,屏幕不再是满血刷新显示,而是根据场景的不同动态切换显示策略。

  但在一些第三方 App ,例如:哔哩哔哩、爱奇艺、微博等。如何优化好高刷策略才是重中之重,现在 LTPO 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今年 iPhone 13 之所以迟迟才用上高刷,其实目的就是将ProMotion完美移植到手机上,在平衡功耗耗电的前提下,保证流畅顺滑。

  同时,安卓阵营也越来越多的设备使用上自适应刷新率,明年的迭代旗舰,小米 12 也官宣了 LTPO 2.0 的屏幕,这也同时意味着:未来高刷设备的体验将更加友好CQ9电子官方网站

  与其硬堆凑数相机的数量,不如升级采用更高的相机规格。同时,曾经风口浪尖的1 亿像素,也不再是主流选择。

  想要真正提升相机素质,仅靠提升像素是不对的,真正让成像素质有质的飞跃要看感光 CMOS 底的大小。

  从传统的三段式手机,到刘海屏、水滴屏。我们见证了屏幕设计的变化历程,就连弹出式相机也因为占空间,厚重,机械结构等问题逐渐被大家放弃。

  但在 2021 年,我们也迎来了“成熟”的屏下相机。不论是中兴 Axon 20 ,还是小米 MIX 4 它们都是目前你能轻松买到的屏下相机的手机。

  如果以相机成像素质来评价它,那现阶段的屏下相机并不能谈得上完美。效果甚至不如早期的智能手机。

  对于光的取舍,会同时影响并作用于屏幕显示、拍摄效果。那么研发屏下相机究竟是技术进步,还是为了吹毛求疵?

  而对于屏下相机,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可能在技术革新的一步步推进后,手机行业能给我们一个真实准确的答案吧?

  时至 2021 年,手机内 70% 以上的空间被电池所占据,虽然芯片工艺、电芯材料、系统优化都在提升。

  但是依旧无法逃过一天一充电的窘境。面对续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貌似还是加大加厚机身,塞入更大的电池?

  放眼手机市场,18W 快充都成为百元机标配的产物,千元机没个 30W 以上的快充都不好意思。(当然,苹果在快充方面确实值得大家来吐槽)

  而更多的设备早已普及50W 以上快充,65W 作为旗舰机的底线W 神仙秒充也能在红米 Note 11 Pro+上亮相。

  同时,无线快充技术也同步前进,小米 MIX 4 上搭载标称 50W ,实则 100W 的极速无线充电模式,更是展现了那句话:无线比有线快。

  而快充技术的突飞猛进,带给用户的不仅是短时间内的快速回血。每一次快充技术的刷榜迭代,也印证了国产厂商自研技术能力的飞速提升。

  自从全面屏概念诞生后,经历了异形、刘海、水滴等设计的群魔乱舞。各厂商的手机的差异化越来越小了。

  可能在屏下相机大规模使用前,挖孔将会是主流方案。排除了硬件的更新迭代,恐怕软件系统革新是最为期待的了。

  传统手机厂商,由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都逐步开始在平板、电视,穿戴,甚至智能家居等领域布局。

  于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企业,更像是“杂货铺”。如何让智能设备联动起来,是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手机作为目前个人使用最频繁的设备,它就是关键桥梁。

  从华为 EMUI 10 的同屏协作,到 MIUI 12.5 的 MIUI+ 、小米妙享的相继推出。在手机软件系统上,大家不约而同都走向了互联互通。

  目前虽然大多只是手机与电脑、平板、穿戴间的联动,但可以预见,在未来打通设备和互联互通技术密不可分。

  根据有关数据,截止 2021 年 4 月,全球移动操作系统中,安卓手机系统的占比已经达到 72.2% ,位居第一。

  面对美国的无理制裁、海外高端软件技术力的打压。未雨绸缪的华为依旧选择了自研创新,鸿蒙就是下一个诺亚方舟。

  2021 年 6 月 2 日,华为手机鸿蒙 OS 正式发布。截止 12 月 17 日,鸿蒙 2.0 正式版已全部上线,同时搭载设备数量已突破 2.2 亿。

  不论是多机位拍摄、同屏协作,还是分布式后台,应用流转。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互联互通一样。鸿蒙打破了硬件之间的隔阂,将无感式的交互带给用户。

  而在未来,不论是智能穿戴、家电、甚至是智能汽车等领域,鸿蒙生态将是行业中最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

  从个人信息泄露,到互联网企业对用户数字画像。你的联系人、相册、定位,甚至是输入的内容,都可能会被泄露曝光。

  在移动信息时代,你每点击过的商品、点击过的视频,都能构成你在互联网上的独立人格形象,可能连打车软件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从 2020 年,MIUI 12 首次将隐私保护作为系统级的功能。照明弹、拦截网、隐匿面具给用户可靠的个人信息链接屏障。

  而在今年,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捍卫数据隐私的战役中来,从Flyme 9到ColorOS 12,技术力的不断提升,使隐私保护、防护系统越来越完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信息产业的的健康发展。

  它们不仅仅是我们身处互联网上的隐匿面具,也是抵挡泄露的坚固后盾。这就是个人隐私防护技术力的表现。

  当去年骁龙 888 问世时,在我们传统观念下,以为会延续骁龙以往的稳定、均衡、可靠的性能表现。

  并且,依照官方的数据,采用5nm 工艺、集成基带。按道理会降低功耗,降低发热(骁龙 865 其实也不热,功耗优秀),这样性能表现也会更稳定。

  于是 2021 年,众多骁龙 888 系列机型出现耗电快、发热大的问题。甚至,还有像小米11 、魅族 18 一样烧 WiFi 的状况发生。

  刚刚发布的骁龙 8 Gen 1 ,即使又降低到 4nm ,但依旧是三星工艺,同时GPU 性能提升巨大,功耗更大了。

  看看隔壁联发科 9000 ,同样采用 4nm ,得益于台积电工艺的成熟,性能提升迅猛,功耗控制友好很多。

  但相比于苹果在芯片技术上的深耕,别说骁龙,英特尔可能都存在的较大差距。我们可以看到,M1 芯片的推出,让低功耗 ARM 平台也能硬刚传统 X86 平台,这更值得业界反思。

  正因为今年的手机圈格外的火热,于是我们也有幸在看到 2021 年度的手机一直围绕着散热技术做文章。

  什么驯龙高手、固液气相变导热材料、金刚石冰芯散热系统、原子级散热引擎。每隔一段时间,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就会进入用户视线。

  这像宣传的那样拥有神效?恐怕并只是夸张宣传罢了,事实上呢,我觉得营销成本完全大于实际的散热表现,即使有用也是杯水车薪。

  至少”热“这个字依旧是 2021 形容手机市场的代名词。同时,面对这条火龙,散热也是一道难解的问题。

  纵观整个 2021 年,手机市场依旧在稳步发展前进,除了这些技术的革新,我们也看到了例如在后壳工艺( OPPO Find X3)、自研芯片(影像 ISP)等领域的创新。

  科技服务于用户,用户的需求推动着技术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技术走向更优的方向,期间可能存在技术或用户不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