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35-268-41588cq9@dysw1.com

  1. CQ9电子 > CQ9电子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CQ9电子官网行业资讯(115—119)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6-05 15:03:41 点击数:

  CQ9电子官网行业资讯(115—119)1月16日,南沙小学时代南湾校区扩建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中标公示结束,标志着广州市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集成装配式建筑正式在南沙区落地。

  该项目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与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中标,在推动粤港澳建筑领域规则衔接,践行绿色设计、绿色建造、低碳建筑理念过程中,重点导入港澳企业国际化管理模式和智能建造前端科技力量,标志着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工作加快迈上新台阶。

  据悉,该项目全生命周期将贯穿建筑信息模型(BIM)、绿色建筑、近零能耗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在设计阶段,利用立体游廊有机连接新旧建筑空间形成校园统一整体,与传统岭南建筑设计原则相结合传承学堂旧风又不失书院新韵;在施工阶段,项目教学楼单体建筑采用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模块化集成装配式建筑(MiC),将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在运营阶段,拟通过设置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其中的综合楼打造为绿色环保的近零能耗建筑示范标杆。

  南沙正以市场化为重要手段,打造面向港澳建筑企业参与内地建筑市场竞争的平台,为港澳两地建筑企业和专业人才参与南沙项目建设打通障碍,促进南沙与港澳建设领域规则衔接和制度融合。下一步,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港资央企的独特区位优势,携手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港澳与内地企业在建筑领域深度合作的示范样本。

  日前,黄冈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搭建麻城“金石链”重点供应链平台。黄冈市代表、麻城市委汪国兵说,麻城将按照“线上供应链平台+线下产业集聚区+产业数字化”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建强麻城“金石链”供应链,助推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金石链’供应链平台,将更好服务石材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韧性,推动石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麻城市把绿色石材产业作为强县工程的支柱产业、骨干产业、富民产业。2023年,178家规上石材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带动就业近5万人。麻城将锚定“打造全国石材绿色发展先行区”定位,以供应链思维重构石材产业链,对内抓整合、对外抓招引,聚焦聚力建设“金石链”,重点打造“四大供应链平台”。

  “供需撮合”的贸易对接平台:在原材料贸易方面,组建石材原料供应联合体;在产品贸易方面,搭建国际石博会平台;在石材加工机械及配件贸易方面,搭建集采集配平台。

  “四流融合”的物流通达平台:以现代物流平台为骨架,开通“一带一路”麻城中韩铁海联运专列;开通麻城、阳逻港至埃塞俄比亚铁海联运班列;建设大别山综合物流园、进川物流产业园,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

  “多样聚合”的金融服务平台:麻城与中建材等合作,打造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入金融机构,提供原材料和成品质押、订单融资、票据金融等金融服务。

  “赋能耦合”的产业创新平台:搭建产业赋能平台,力争新增石材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突破50家;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11家、总数达到15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总数达到20家。

  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83820亿元,下降9.3%。

  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下降7.7%。房屋新开工面积95376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9286万平方米,下降20.9%。房屋竣工面积99831万平方米,增长17.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2433万平方米,增长17.2%。

  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8.2%。商品房销售额116622亿元,下降6.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0%。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

  作为建筑建材系统服务商,东方雨虹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大开发平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持续打造并不断完善集“自动化、数字化、精益化、集成化、智能化”为一体、涵盖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等维度的智能制造生产研发物流基地,奋力推进建筑建材行业迈向新台阶。截至目前,东方雨虹已在全国布局52家生产研发物流基地,高效实现“300公里辐射半径,24小时使命必达”,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不断突围,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生产、运营模式创新,为产品、服务质量护航。

  截至2023年12月底,东方雨虹拥有200条先进生产线,并引入美国R&D、意大利Boato等生产设备,架起严密的质量防线,树立行业“高产能、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标杆。区别于批量化、标准化的刚性生产,东方雨虹的柔性生产模式能使得生产系统适应生产各类产品的需求,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人工劳动率,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

  智能仓储也是东方雨虹智能制造的重要体现之一。东方雨虹的智能仓储由24米高的两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立体库货架、巷道堆垛机、穿梭车系统、自动出入库输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信息识别系统CQ9电子平台、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建而成。与传统仓库相比,东方雨虹全智能化仓储系统通过计算机运行、调度、统计、分析、管理一体化,从生产线贴标签、扫码入库到成品出库,从车辆叫号到物流跟踪等全过程均实现自动化处理。仅需少量管理人员便可完成整个生产基地的仓储与发货工作。

  智能监管是东方雨虹在智能制造进阶过程中的着重发力点。产品全供应链管理协同系统,将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物联;生产数据(时间、技术参数、操作人员等)全面采集,生产实时可视化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机站定位,随时随地查看订单运输情况等智能化系统;同时,MES系统与多系统高度集成,实现跨区域排产计算、生产过程执行管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全模块覆盖。

  “黑灯车间”实现配料自动化、高精度计量系统;TOM包装机、德国进口哈沃旋转阀口包装机线,及其配套给袋装置、组合线自动完成包装操作;无人叉车,无人穿梭车等运输任务。芜湖东方雨虹砂浆与涂料车间实现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员参与,关灯状态也可保证生产。通过智能装备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东方雨虹实现产品智能控制和品质监控,让生产制造的各个方面实现可视化、集成化、协同化,提高了产品品质、工作效率。

  1月10日,工信部等十部门发布的《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出,《方案》提出,到2026年,绿色建材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2024—2026年年均增长10%以上。总计培育30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建设50项以上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购政策实施城市不少于100个,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达到12000张,绿色建材引领建材高质量发展、保障建筑品质提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30年,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内“节能、减排、低碳、安全、便利和可循环”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国际知名度高的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和产品品牌。

  《方案》部署了“4项任务、3项措施”。其中提出,实施技术改造,有序推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设施建设,持续发布细分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支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污技术集成应用;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创建“无废企业”;以“六零”工厂为目标,组织企业“揭榜挂帅”,开展技术攻关和节能降碳技术集成应用,建设“一零”试点工厂;鼓励建材企业联合软件开发商、装备制造商开展国产化替代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行业特点的专业工业软件和智能装备,并推进适应性改造与规模化应用;引导建材企业发挥“城市环境净化器”作用,支持水泥企业利用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的协同处置项目应针对新增的二噁英、重金属等废气污染物配套高效污染治理设施,在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和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支撑城市应急处置需求;推动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提高工程项目中低碳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探索由“绿色建材产品”下乡向“绿色建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特色乡村建设服务商”下乡转变;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六零绿色建材日”、绿色建材系列报道等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经验做法等重点任务。

  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征程中,绿色建材产业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工信部表示,我国绿色建材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企业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水平尚需进一步提升,绿色建材工程选用和市场消费动力尚显不足,未能形成高效的政策引导机制,迫切需要统一全社会思想,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共同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12日,西安市办公厅印发《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方案》。为大力引导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通过实施一批试点项目,逐步形成规模效益,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营造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由住建部门组织征集,原则上市级确定不少于5个试点项目,西咸新区、各区县(开发区)各确定不少于1个试点项目。试点项目由住建、财政、工信三部门联合确定。

  试点项目范围: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纳入市政府确定的投资项目计划(年度计划),位于西咸新区、各区县(开发区)范围内,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的政府采购(投资)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房等适用招标投标法的项目。试点项目目标条件:绿色建筑等级为二星级及以上;装配率不低于35%;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试点项目原则上应于立项批复后2年内竣工,规模较大的可适当延长试点时间。试点时间为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

  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招标文件或采购文件以及合同文本中将《需求标准》相关要求作为评审或合同履约的实质性条款,要求承包单位按合同约定进行设计、施工,并采购使用纳入绿色建材产品采购目录、具备国家统一推行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具有符合需求标准的有效检测报告,并纳入省住建厅建立的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管理的绿色建材。

  鼓励绿色建材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质量提升等活动,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培育绿色建材骨干企业,积极申请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让更多符合标准要求的绿色产品、绿色建材进入市场,进一步助力建材领域高质量发展。

  开发建设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发展服务平台,集中展示经过认证、检测的绿色建材名称、类别、品牌、型号规格、技术标准等要素属性,促进供需双方通过统一渠道获取信息、达成交易,提供监管数据分析。

  基于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绿色建材供应商提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政策,探索建立针对绿色建筑建材的产业链信用担保机制。

  根据绿色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分类,将符合技术标准、市场应用较广的产品纳入统一的绿色建材采购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引导、鼓励政府采购(投资)工程广泛使用,集合市场需求推广集中带量采购。

  为发挥城市人民政府牵头协调作用,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作出部署:

  指导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由城市政府分管住房城乡建设的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金融监管总局派出机构等为成员单位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协调机制要明确工作分工,强化统筹谋划,细化政策措施,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定期组织各方会商,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保障金融机构合法权益,指导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平等协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决策和实施。

  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同时,对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项目,要提示金融机构审慎开展授信。

  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对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建立授信绿色通道,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满足合理融资需求;对开发建设暂时遇到困难但资金基本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存量展期、调整还款安排、新增等方式予以支持。同时,加强资金封闭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地或其他投资。

  协调机制要加强工作统筹,为金融机构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协调有关部门加快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要尽快为其办理“四证”;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向相关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建设运行、预售资金监管等信息;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做好在建工程等抵押提供支持,保障金融机构债权安全。要进一步压实房地产开发企业主体责任,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项目销售、处置存量资产、引入投资者等方式改善自身现金流。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真实反映资产负债、销售经营等情况,合规使用信贷资金,进一步增强银企互信。

  • 2023年,由于外部环境复杂、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石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石材产业必须通过转型激活发展动能。虽然石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龙头企业还不多,产品附加值还不够高、石材物流运输成本较高。通过搭建“金石链”供应链,石材板材加工向工程领域设计、装修、物流、施工等一体化发展,能够有效降低石材企业的经营成本,为其发展注入活力。

  • 2023年,全国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但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明显,我国家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比较好的基础:一是城镇化数量和质量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处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会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居民进入城镇,新市民的规模比较大,也会带来大量新增住房的需求。二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潜力巨大。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正在积极构建当中。其中,正在推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中村改造这些工程都在快速推进。随着这些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将会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 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正在推动各类产业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已成为建筑业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对于建材生产、销售企业来讲,也应该紧跟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生产经营效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