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平台川仪股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2023年,面对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内外部需求偏弱等困难和挑战,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2%,高于年初预期目标。一年来,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公司“十四五”战略,紧扣“全面提升年”中心任务,秉持“价值创造”发展导向,深化技术创新、全力拓展市场、强化“数智”赋能、提升管理效能,积极构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主要业绩指标保持良好增长。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084.34万元,同比增长16.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82.98万元,同比增长28.44%;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12.49万元,同比增长21.89%。
持续锻长板固优势。报告期,公司洞察客户核心需求,精准对标攻关,进一步推动现场智能仪表、控制阀等主力产品提档升级和品类齐备。智能压力变送器完成软件V&V设计认证,为拓展核电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小型化智能压力变送器设计研发,完成5G无线压力变送器设计升级并实现应用,适应石油化工领域对仪控产品小型化、智能化、高适应性的技术需求。超低温调节阀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可满足20K液氢(-253°C)、4K液氦(-269°C)工况需求;大口径高磅级LNG低温调节阀样机通过行业协会鉴定,实现LNG低温调节阀系列的大口径、高磅级、高压差全覆盖。智能执行机构实现板卡级智能模块化应用及国产化芯片替代,产品控制精度、力矩范围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小型管道用防爆执行机构通过全性能试验,取得防爆产品合格证和3C认证;完成船用电动执行机构小型化设计开发,通过第三方试验测试,填补公司小型执行机构空白。持续优化电磁流量计、电磁冷水水表等产品性能指标、扩充规格序列,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客户差异化需求。
加快战略产品培育。报告期,公司加大研发力度,加速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推出高端智能诊断压力变送器、高参数电液执行机构、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高精度HART温度变送器等20余种新产品,并陆续实现产业化。积极推进微型紫外光谱仪、超低粉尘浓度测量仪、在线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环保产品研发,服务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建设。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坚持自主创新与联合攻关,突破核电领域自动化仪表关键核心技术,钠流量计设备通过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1E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项目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1E级磁浮子液位计模拟件攻克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精度测量、性能试验验证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顺利完成鉴定试验,可有力保障我国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公司有序推进调节型核级电动执行机构、铅铋流量计、三门远传核级变送器、高精度主给水流量计、核电站内废气氢氧分析仪装置等核电产品研制进程,着力培育系列化、高质化的核级仪控产品群,为公司在核电领域的拓展再添助力。
积极拓展数字化业务。报告期,锚定下游客户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公司加快提升工业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基于应力波分析技术的智能监测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监测诊断系统平台及APP性能不断完善,并在冶金行业持续打造形成标杆示范项目。完成长风化学安全风险和应急智能化管控平台项目验收,形成化工行业智能安全生产管控解决方案,公司数字化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5.24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营业收入7.08%,实施国家级、省部(直辖市)级科技项目43项,完成“测控装备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新型仪器仪表”“测控设备和系统高等级安全完整性研发与应用”等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验收,部分研发成果在石油化工、光伏发电等领域实现应用验证;新增专利153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软件著作权76项,累计有效专利946件(其中发明专利308件)、软件著作权268项;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团体标准19项。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下属子公司新增1家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重庆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川仪调节阀通过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复评;“复杂扰动高精度特种控制阀关键技术及应用”“化工安全智能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智能仪器仪表全生命周期的物联网数据描述技术与应用”等分别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营销赋能构筑新竞力。报告期,公司不断强化营销推广,参加中国自动化年会、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中国石油化工重大工程仪表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中国石化易派客工业品展览会、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展、阀门世界亚洲展等27场行业高端峰会和大型展会,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项目举办70余场专项交流会,组织客户现场技术及产品交流1800余场次,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持续增进营销能力,巩固销售、技术支持、服务“三位一体”的川仪“营销铁三角”,深化协同作战,实施大客户网格化精准管理,通过强化沟通、创新服务、快速响应、精准对接,度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
市场开拓多点突破。报告期,公司全力稳存扩增,持续激活新市场、新业务增长潜能,发展“朋友圈”持续扩大,市场业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石油化工领域:在新型工业化、“双碳”经济等政策驱使下,石油化工行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的重要关口,报告期,一批炼化行业转型升级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化工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先进产能持续增加,为智能仪控设备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公司聚焦重点客户、重点项目,打好“化工园区”攻坚战,充分挖掘产业升级导向下的项目型市场和备品备件市场,大力开拓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等细分市场,中高端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深化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600938)、万华化学600309)、三宁化工、中泰化学002092)、昊源化工、合盛硅业603260)、其亚硅业、内蒙宝丰等重点客户的合作;智能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浸没式变送器、减压阀等成功护航中国海油恩平、流花海上石油开发平台稳定运行;高温高压切断球阀、高压水煤浆电磁流量计等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重大项目中树立国产化新标杆;超低温蝶阀、高温高压球阀、高压力水煤浆电磁流量计、多点热电偶等在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巴陵石化、美克化工等重要项目实现国产化应用;高压控制阀在浙石化实现国产化设备首台套应用。
新能源领域:报告期,锂电原材料产业延续增长态势,公司有序推进与锂电材料领域客户等的业务合作,锂电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我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战略部署以及能源的深入推进,核电市场处于战略机遇期,公司通过与核电企业联合推进科技攻关和产业化,进一步稳固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新签订单保持稳定态势,核电汽机旁路阀、最小流量阀、1E级安全壳淹没液位变送器在核电重点项目实现国产化设备首台套应用,有效提升公司在核电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开拓氢能及储能业务,签订PERIC碱性水电解制氢撬装设备、海望氢能有机液体储氢项目等多个项目合同。
冶金领域:报告期,在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趋势下,钢铁行业结构性恢复,其中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升级,同时国内大量高炉炉龄即将到期,将新增大修或重建需求,公司积极深挖冶金存量市场,与中国天辰、德信钢铁、天津钢铁、新天钢联合特钢等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鞍钢、攀钢、湖南钢铁、大冶有色、华飞镍钴、力勤资源等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
加快向产品+解决方案的组合型销售服务模式转变。报告期,公司不断提升解决方案能力,新增59个自动化解决方案,涵盖常规市场和锂电、医药等领域,并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的典型示范应用;加大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监测诊断系统推广力度,完成与湖南钢铁、云南德胜钢铁等钢铁行业客户订单续签,并新增煤矿、火电、水电、气矿开采等领域客户订单,实现新领域、新业务突破。
报告期,公司主力产品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等营收同比增幅靠前;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工程配套、新能源市场营收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订货同比增长9.6%,主力产品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业务领域增长较快,西南、华东、华北订单总量领先。
“数智川仪”持续发力。公司坚持把提升智造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报告期,公司启动《数字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数字化发展规划(2023-2030)》等编制,统筹布局公司“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路线图,以数字化转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围绕“抓生产、提质量、促发展、保安全”的目标,深入实施“数智川仪”工程,持续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灵活组织生产运营,完善产销协同机制,有效提升产能利用效率,驱动产能持续进阶。2023年,新增3条智能化生产线个智能工厂完成主体建设,智能执行机构、智能流量仪表、智能调节阀、智能压力变送器等产能提升10%-37%,“自动化仪表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平台”获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三等奖;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进程,仪器仪表基地蔡家三期项目有序推进,主给水流量综合试验台架和上海DCS重庆基地建成投用,助推研发和产能升级。
深挖降本增效潜能。全面深化精益生产,加强现场管理,推进工艺、设备创新改善,着力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加大质量管控力度,助力产线提质降损增效;强化战略供应链建设,持续拓展多方供给,合理储备关键物资,积极推进部分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多措并举提升存货周转运作水平,减少存货占用。常抓不懈安全环保工作,全年无重大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发生,下属分公司分获重庆市“环保诚信企业”、重庆市“健康企业”称号。
改革纵深推进。报告期,公司以“价值创造”和“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科改行动,进一步明确实施十大行动,构建五大集群等中长期目标,并聚焦效益效率和价值创造,持续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进一步“三能机制”建设,扎实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契约考核结果应用,提升管理实效;突出目标正向牵引,完善薪酬、业绩联动调整机制,加强全员绩效考核,合理拉开薪酬差距,严格落实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用好用活“揭榜挂帅”等激励工具,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创新团队“十百千”计划,加大柔性引智引技力度,深入开展“菁鹰人才”培育工作,建好筑强金字塔式人才梯队。
突出管理增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保持规范运作,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新设董事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进一步增强董事会在科技创新战略中的决策导向作用;强化各治理主体履职责任,组织开展调研、培训,进一步提高董监高科学决策水平;完善“法律、合规、风险、内控”体系,制修订公司治理、党建、经营管理制度80余项;推进ESG管理体系建设,系统导入ESG理念、推动ESG实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统筹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向内深度挖潜,切实加强“两金”管控、治理亏损企业、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全流程降本,实现结构改善。持续做好价值传递,聚焦投资者关切,坚持高质量信披及多渠道沟通,实现经营绩效与市场价值彼此驱动、双向提升,报告期,披露定期报告4次、临时公告72次;不断创新业绩说明会形式,实现年报、半年报、季报全覆盖,通过PPT讲解、智能工厂“云参观”、年度回顾视频分享等方式,充分展示公司经营成果和发展成效,促进价值发现;通过线)多种途径与投资者保持积极沟通,投资者咨询提问回复率100%。公司先后获得第十四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2023年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等多项荣誉。
公司所处行业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跨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是指用于工业产品制造或加工过程中,连续自动测量、控制材料或产品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变量的工业控制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化仪器仪表和装置,主要包括感知测量类现场仪表、在线分析仪器、控制执行类仪表和控制系统、控制装置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行业归属于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智能测控装备制造类,是先进制造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经济安全乃至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
2023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行业在综合因素作用下整体增长趋势出现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仪器仪表制造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工业增加值增速3.3%;实现营业收入10,122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总额1,050亿元,同比增长2.3%。报告期内,行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行业的下游各领域新建重大项目,以及“以旧换新”的产能置换升级、工艺改造、检修维护、备品备件等都对工业自动化仪表及装置有持续稳定的需求。2023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复苏明显加快;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同比增长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2.5%、13.4%,整体来看,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市场需求总体平稳。此外,随着“双碳”政策推进和能源结构调整,我国核电、氢能等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在维系民生、产业安全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下游领域将持续调整结构,保持稳定向好发展,都将为本行业带来相应的增量市场空间。
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安全发展基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23年,习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制造业必须筑牢,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转型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文件和落地实施文件相继出台,工信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聚焦钢铁、有色、轻工等重点行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定增长工作方案》提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2024年底前推动5个以上在建重大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全面感知、智慧运行的智能核电厂”等。国家发改委等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提出“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引导企业应改尽改、应提尽提”。相关政策导向和工作定调,将带动制造业加快升级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带来广阔商机,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仪表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支撑。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仪器仪表向高水平发展,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优良的生产经营环境。2021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零部件和装置。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通过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2022年12月《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为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将强化关键仪器设备、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重要零部件的稳定供应,保证核心系统运行安全。2023年2月,习总在中央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2023年6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强调部署实施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重点提升包括仪器仪表用控制部件等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可靠性水平;实施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提升工业控制仪器仪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2023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推动先进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向仪器仪表产业转化应用,不断提升仪器仪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本土领先企业凭借营销网络贴近客户、本地化制造及服务、市场快速响应等优势,持续巩固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落实“双碳”目标等正驱动着本行业不断升级迭代,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加快向重“质”转变,拥有突破“卡脖子”技术能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备较高智能制造水平的龙头企业竞争优势明显,有利于实现稳定快速发展。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属宏观经济正相关行业,宏观经济及下游强周期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将相应影响本行业。但本行业产品种类众多、应用领域广阔,下游各领域除新建重大项目等资本开支外,“以旧换新”的产能置换升级、工艺改造、检修维护、备品备件等都对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有持续稳定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综合型企业而言,丰富的产品品种、广泛的服务能力,为及时调整优化市场结构、用户结构,应对经济周期和下业波动冲击,提供了较好的回旋空间。
公司是国内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的领先企业,长期以来,公司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过持续对标赶超、提档升级,主导产品技术性能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我国自动化仪表技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川仪”品牌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公司主营业务是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包括智能执行机构、智能变送器、智能调节阀、智能流量仪表、温度仪表、物位仪表、控制设备及装置、分析仪器等各大类单项产品以及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除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外,公司还开展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进出口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及工程成套业务营业收入占比89%,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业务营业收入占比10%。
公司是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各大品类,包括过程检测仪表、控制阀、分析仪器、控制系统及装置等单项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并具备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能力,可为工业客户提供相关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公司生产物资采购具有规格品种繁多、批量小等特点。物资采购实行预算管理,以订单为依据,结合现有库存制订采购计划。对主要生产物资采购设立集中统一的采购中心,实行两级价格监督机制,并根据销售订单对库存量实行实时监控,尽可能降低库存。主要分/子公司已实施生产系统ERP,其采购数据根据销售订单和库存量计算,同时应对供应链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安全库存配置。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产品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并形成了非核心部件外购(少量外协)与核心部件自行生产的生产模式,产品生产由各生产单位按工艺专业化、流程专业化组织完成,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按照ISO9001程序文件的规定执行。公司对各单位的生产管理实行统筹管理、分类指导,控制和监督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科学生产组织和制造能力。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品种规格多、专业性强、技术含量和定制生产程度高,为建立并不断完善快速、高效的市场反应机制,更好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构建了区域销售和产品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在全国建有8个销售大区,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重点客户区域,营销中心、销售大区和各产品单位协同配合,持续加强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营销服务能力建设。
公司依托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的优势,针对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市政公用及环保、轻工建材、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下游客户在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基于设计优化、设备选型搭配、产品供货以及安装调试、维护等技术服务的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能力,并通过开展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带动单项产品销售。在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的产品组合中,除需要公司自产单项产品外,还需外购部分其他装置。
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中复合材料主要产品包括金属复合材料、精密合金材料、贵金属材料等,产品以直销为主,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生产;电子器件主要产品包括人工晶体精密元器件,陶瓷、碳化硅等硬脆材料精密元件,仪表部件等,产品以客户定制为主,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生产;进出口业务包括进出口代理、进出口自营等。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综合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研发制造企业,产品谱系完备、配置规格齐全、业务发展。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为主体、电子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协同发展的业务架构,建有完整的工业测量与控制产品体系,覆盖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物位仪表、在线分析仪器、控制阀、控制系统等主要产品门类,具备为石油化工、冶金、电力、新能源等行业提供单项产品销售和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公司不断深化技术、产品、服务布局,构建了涵盖“管、网、端”三个层次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产品架构,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与运营,并依托坚实的产品和技术基础,持续推出智慧安全、智慧水务等系列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市场需求对接,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扩充产品品类,提高解决方案能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改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下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户、重庆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户、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1户;拥有从首席科学家到技术带头人的全系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成行业领先的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多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以创新平台为依托,与国内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携手提升科研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近年来,公司持续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技术创新,已开发、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与核心生产工艺,现场测量类仪表和控制阀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了智能压力变送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等4个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激光分析仪、磁浮子液位计等30余项产品在石油化工、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替代进口,超低温蝶阀、PDS高频球阀等20余项产品实现首台套应用,核级执行机构、永磁式钠流量计、汽机旁路调节阀等10余项产品在核电领域填补国内空白,目前累计有效专利946件(其中发明专利308件)、软件著作权268件。报告期,公司结合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五大集群”的产业发展路径,并按照“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思路,规划布局中长期研发项目。坚持用好科技创新“增量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建强以川仪研究院为核心的创新研发体系,开展研发项目揭榜挂帅,大力柔性引智引技,组建“专精特新”技术创新团队,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积极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创新成果迭出,创新实力再获认可,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荣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
公司紧扣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在行业内率先推进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水平在行业内具有示范效应。围绕“数智川仪”工程建设,公司持续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针对“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特性,探索形成具有川仪特色的智能工厂“业务数字化”架构理论,通过搭建“数智”基础平台、塑造“数智”业务全流程,持续提升“精益制造、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快速交付”的能力。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通过持续搭建或完善设计与仿真共享平台、PLM、MES、SRM、业财资税一体化财务共享平台等多种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过程协同效能,赋能企业提质增效。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辅以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合理的产线规划和持续创新的工艺技术,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赋能企业提质增效。公司先后获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中国智能制造TOP100、重庆十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多项荣誉。目前,公司已建成43条智能生产线个重庆市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其中,报告期内新增3条智能生产线个重庆市数字化车间,智能现场仪表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完成主体建设,智能执行机构、智能流量仪表、智能调节阀、智能压力变送器等产能提升10%-37%。
公司深耕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近60年,构筑起业内领先的营销服务网络,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和重点客户群体,逾千名销售及服务工程师深耕市场一线,秉承“川仪在用户身边,用户在川仪心中”的服务宗旨,着力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开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优质、高效服务。公司下游领域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和装置对产品的指标和性能要求差异较大,需要与客户深度交流和合作,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为此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发挥区域优势,深入客户现场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洞察需求,配合客户项目开展定制化产品研发和设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依托贴近一线、贴近客户的营销体系,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公司积累了石油化工、冶金、电力、锂电、新材料等领域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并不断强化市场覆盖,为公司业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公司通过强化沟通、创新服务、快速响应、精准对接,持续拓展主体市场深度和广度,激活新市场、新业务增长潜能,核心客户不断增加,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品牌价值再获认可,广受客户赞誉,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行业协会及中国宝武、中国化学601117)、万华化学等重点客户授予的“石化行业百佳供应商”“优秀供应链合作伙伴”“金牌战略供应商”“优秀供应商”“华龙一号供应链联盟会员单位”等褒奖。
公司坚持“技术立企、人才强企”战略,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培育了一支专业高效、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的业务骨干队伍,以及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公司基于战略需求大力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育计划,柔性引进传感器、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和工业物联网、电气工程、材料工程等领域技术专家;深入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先后实施职业经理人改革、各级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等,持续完善市场化用工和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构建高层次人才职业进阶“双通道”,优化员工培养体系,内外结合、多措并举,厚植人才沃土,激活发展动能。报告期,公司新进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8%;川仪流量仪表分公司磁浮子液位计研发项目组荣获“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代表、全国技术能手等。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1,084.3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82.98万元,每股收益1.90元,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为1.64元。
我国是全球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的主要市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领先企业艾默生、西门子、E+H、横河、霍尼韦尔等均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并以产品、技术、品牌影响力、运营经验等整体优势占据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较大份额。国内行业经过持续发展,成长起来的骨干企业不断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部分产品领域、细分市场与国际知名品牌直接竞争,且在性价比、本地化制造与服务、市场快速响应机制等方面有比较优势。
目前,国内行业发展总体上仍呈现产业集中度不高,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单项型企业多综合型企业少、产品提供型企业多解决方案型企业少的局面。相较于单项型企业,综合型企业产品种类齐备、技术覆盖面广、工程成套及复合应用能力强,在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和探索构建解决方案方面更具优势。
(1)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带动市场需求。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习总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十四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出发,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深入推进“强链补链稳链”,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发展,全面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推广应用100款以上数字化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工业软件等优秀产品,培育10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并进一步明确了石化化工行业“推进企业在生产控制、安全环保等重点环节加快新型工业网络、仪器仪表、智能装备设备、关键软件和系统等基础填平补齐和改造提升”;钢铁行业“加快推进设备监控、诊断、运维远程化”“加快自动化程度低的老旧设备改造升级,加大新设备投入,促进设备更新换代,提升基础自动化水平”;建材行业“加速智能分析优化系统在建材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升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数字化水平”。在政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推动下,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建材等工业领域安全、降耗、提质、增效、环保等核心诉求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优化、改造提升力度持续加强,国产化产品需求稳步提升,并进一步朝着大型化、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这都对提升现场设备层和过程控制层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激发更多的智能化装备及服务需求,为本行业带来良好发展空间。
(2)设备更新政策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调,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在此背景下,下游大型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企业将迎来关键设备优化升级期,将更新一批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将进一步扩大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的市场需求。
(3)新领域、新产业300832)崛起,行业迎来增量发展空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基本能源政策,转向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构建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仅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1.92%,发展空间广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预计“2060年电力系统要实现碳中和,核电发电量应接近20%,核电装备将迎来高速增长”。同时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也将借力能源结构转型步入发展快车道。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锂电、硅材料应用需求稳定,都将为本行业提供较大的增量市场。
(4)行业正迈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新阶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工厂已成为工业领域的重要实践模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实现数据跨系统采集、传输、分析、应用,优化生产流程。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将催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诊断、工业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业态,加速行业向解决方案升级、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及价值链不同产业融合的步伐。
(5)自主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能力成为本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源动力。随着我国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求行业加速产品技术升级,加快向重“质”转变,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行业综合型企业将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业务覆盖核心部件、高端仪控设备及控制系统、系统集成及总包服务以及面向不同行业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全产业链,构建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公司始终秉承“产业报国、造福员工、兼善社会”的企业使命,致力于工业领域的测量与控制,生活领域的更便捷和高品质带来社会节能环保、高效安全,加快打造成为工业测量与控制核心装备和解决方案领航企业,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窗口期,培育行业竞争力、提升行业影响力、塑造行业引领力的关键期。公司“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方案(2023-2030),进一步明确公司将继续聚焦“高端工业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三大核心主业,固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五大产品集群,提升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产品+服务型”制造转型,切实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战略引领力、组织变革力、价值创造力、品牌影响力、风险防控力,建成战略清晰、决策科学、管理规范、运营高效、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努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工业测量与控制核心装备和解决方案企业。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CQ9电子平台,利润总额8.5亿元(上述目标为公司年度经营的努力方向,不代表公司对2024年的盈利预测,也不构成公司对2024年度业绩的承诺,其最终实现程度受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下游市场变化、行业竞争状况、公司自身努力成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导向下,公司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笃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效率效益、技术创新、产能升级、市场开拓、风险防控、管理增效等价值创造核心关键领域,着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持续推动各板块业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完成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决定性基础。
1.加快布局,下好价值创造“先手棋”。一是加快推进仪器仪表基地蔡家三期建成投产,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规划仪器仪表基地蔡家四期项目、调整现有园区布局等,持续扩充产能,进一步保持及巩固公司市场地位。二是纵深实施“数智川仪”工程,扩展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创新示范智能工厂建设成果,大力开展全员精益生产提升活动,加大现有产线升级改造力度,促进产品产能和品质提升,力争主力产品产能增长10%以上。三是持续推进供应链建设,搭建集中采购管理平台,强化对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的科学管理,增进供应链韧性和产业协作配套能力,确保采购成本持续优化和供给安全可靠。四是坚持以质量创造价值,通过提升意识、规范流程、优化制度、强化监督,切实增强质量全过程、全流程管控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强化创新,激活价值创造“增量器”。一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构建“五大集群”目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持续对标,强化现有主导产品提档升级,打造更多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提速推动测量与分析集群、执行与控制集群潜力产品培育,加强温度、压力、流量、控制阀等板块产品补缺项、强弱项;继续攻关石油化工、核电等领域仪控设备“卡脖子”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多措并举发展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大力提升解决方案能力,拓展应用领域。二是按照“应用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战略布局,不断深化创新战略顶层设计与规划;进一步建优建强以川仪研究院为核心、向北上深等人才富集地辐射布局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创新领先能力,夯实产品卓越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技术咨询委员会、董事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作用,为公司战略规划、产业提升、创新方向、重点项目实施提供“智库”支撑;加快“高精尖缺”技术人才引进,升级实施“十百千”计划,构建高效能创新人才队伍。三是切实把研发投入落实到研发项目主体上,强化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进一步完善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度科技创新评价与激励体系,充分运用国企改革“政策包”“工具箱”,以科技分红、“揭榜挂帅”等为抓手,大力激活技术创新要素和创新动能。
3.深耕市场,推动价值创造“增长极”。一是抢抓传统产业升级、国产化替代、重大项目设备更新等机遇,持续跟踪新建项目和备品备件市场,充分挖掘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主体市场,大力拓展氢能、锂电、医药等市场新赛道,提升中高端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二是积极关注海外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深化与大型工程总包公司的项目合作,并持续完善产品国际通用认证及重点开拓市场的国家认证,提升国际项目管理能力,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三是强化营销能力建设,借助高层次论坛、展会、技术交流会等,加大价值客户培植;全面推广以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为标的的项目竞标“揭榜挂帅”机制,充分激发销售队伍活力;加强方案营销、技术营销能力建设,加快向产品+解决方案的组合型服务模式转型,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
4.改革攻坚,激发价值创造“新活力”。一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抓手,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国家级和重庆市级科改行动,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切实抓好构建五大集群、实施十大行动等中长期任务,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塑造未来竞争新优势。二是乘势而上推动国企改革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三清三减三增”专项行动(即深入推进清理盘活存量资产、清除风险隐患、清收债权清偿债务,国企减层级、减数量、减亏损,国企增效益、增动力、形成新增长点),按照“止损、瘦身、提质、增效”八字方针,推动改革攻坚任务落实落细落地,不断创造新业绩,开辟发展新局面。三是聚焦激发活力提升效率,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持续完善市场化用工和差异化薪酬分配体系,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员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做好后备人才储备和培育,切实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后劲。
5.高效治理,夯实价值创造“基本盘”。一是持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开展董事会换届,强化董事履职支撑,优化信息披露质量,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推进ESG管理体系建设,发布ESG报告,积极传递企业价值;二是突出总部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总部职能机构调整,着力打造高效总部、创新总部、价值总部;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切实加强合规管理,持续强化内控制度宣贯、执行监督,切实加强内控全流程重塑、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风险。四是围绕“一利五率”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提质增效、成本对标、亏损企业治理等,进一步提升经营质量。五是持续抓好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工作,防范事故发生。
公司的下游领域作为国计民生相关行业,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联动性较高。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经济承压前行,部分下业面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及预期、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盈利水平下滑等问题。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国际局势动荡,若持续周期较长或宏观经济进一步波动,可能导致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下游市场供需变化、项目延期或取消、付款逾期、采购价格压降、原材料价格上行、供应链失衡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部分海外项目也可能存在进度延缓、成本上升、结算延迟及其他执行风险。为此,公司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行业市场动向,持续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竞争力,不断巩固、深挖存量市场,大力拓展新市场,培育发展新动能,努力保持平稳运行;同时高度关注海外市场变化,通过项目审慎评估、加强跟踪管控等措施,最大程度避免或降低此类风险的影响。
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全面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行业,一方面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早,技术成熟、经验丰富,在中高端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发展,部分优势企业通过加强研发、提升产能、投资并购等,拓展和延伸业务领域,竞争优势和实力进一步凸显,同时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更多新的竞争者加入,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跟进市场技术变化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布局新产品、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下游应用行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推进,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周期进一步缩短,对公司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在部分产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若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在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未能抢下“先手棋”,将可能削弱公司的技术竞争优势。此外,布局新产品、新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但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具有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面临研发投入的产出不及预期从而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的风险。为此,公司将高度关注新技术、新变革,及时优化调整发展策略,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持续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同时继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强化研发项目立项评审和在研项目管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提高创新成效。
近年来,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建设、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等措施,主力产品产能明显提升,但公司部分产品定制化程度较高,随着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仪器仪表基地蔡家三期、主力产品智能生产线优化以及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以扩大产能,但受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尤其是部分重大、进口设备采购周期影响,可能导致项目延缓,进而增加公司的营业成本以及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人员管理、准时交货等方面的困难。此外,前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增加,若未来下游主要市场出现重大需求变动或公司的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将给公司产能消化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公司结合市场变化择机实施或调整扩产步伐,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公司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供货周期。同时不断加强市场开拓,为新增产能消化做好充分准备。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有色稀贵金属材料等,上述原材料的价格及部分特殊应用材料、芯片的供应受国际环境、大宗商品价格、环保、市场供需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若上述原材料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或部分进口元器件供货周期大幅延长或无法稳定供货,将对公司采购成本、生产交付等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公司将持续跟踪上游原材料价格及市场变动情况,通过强化技术进步、建立多元化供应、保持合理储备、提升议价能力、推进精细化管理等举措保障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潜在的缺料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市场格局以及客户自身经营状况、重大项目执行周期等变化均会对应收账款回收、安全库存储备、存货周转带来影响,如果相关因素出现不利变化,可能造成部分应收账款回款延期、坏账风险和存货风险。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扩大,应收账款和存货相应增加,截至2023年12月末,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及存货账面价值293,565.13万元,分别占流动资产、总资产的44.66%和35.28%。虽然公司制定并实施了较为完善、合理的客户信用评审制度、赊销政策、收款制度和存货管理办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和谨慎性原则提取了坏账和跌价准备,但若“两金”余额居高不下,将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资金占用及流动资金短缺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项目推进情况,持续强化“两金”管控和加强考核力度。
2023年度,公司投资收益19,908.7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24.38%,其中来自联营企业横河川仪的经常性投资收益16,551.43万元。该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从日本横河电机进口,购买日元及美元外汇时,均采用即期价格,存在业绩随日元和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投资收益。此外,该公司产品技术及主要部件来源于日本横河电机,受全球供应链短缺的影响,可能存在主要部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的风险。
已有168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9383.60万股,占流通A股23.9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7.4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130.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3%,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2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2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2%,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Copyright © 2021-2023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豫ICP备2021007535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