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135-268-41588cq9@dysw1.com

  1. CQ9电子 > CQ9电子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CQ9电子官方网站快充卷到320W智能手机不需要大电池了吗?

作者:小编 日期:2024-08-25 04:15:33 点击数:

  CQ9电子官方网站快充卷到320W智能手机不需要大电池了吗?虽然你未必会记得OPPO R7这台手机,但听到“充电五分钟”,不少人都能条件反射答出下半句“通话五小时”,这很可能也是“快充”技术首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其实在这句广告词诞生的2015年,并非只有OPPO一家开卷快充技术,像是三星、索尼、小米,都在使用高通的“QC2.0”通用方案,实现18W快充,而彼时的iPhone 6S还是经典的“5伏1安”5W充电功率。

  而OPPO则是国内最早一批推出私有快充协议的手机厂商之一。和“高电压低电流”的QC不同,OPPO的VOOC快充走了比较少见的“低电压高电流”方案,充电功率达到20W,不仅减少了快充机身发热的问题,还在效率和安全性上更有优势,只是必须使用定制的线材和充电器。

  有趣的是,在接受爱范儿专访时,VOOC之父张加亮谈到VOOC的诞生,他表示完全是“无心插柳”:快充并非OPPO正式立项攻关的项目,只是他本人的业余研究,同时也是想解决自己日常用手机充电慢的痛点。

  特别是OPPO R5、R7两款轻薄手机,因为机身空间有限搭载了容量较低的小电池,快速充电成为了一种“补救”的方案:虽然我电池不耐用,但是我充电够快呀。

  随着“充电五分钟”一起深入人心的,还有全新的充电习惯。比如说,有时醒来打开手机,发现屏幕上只有一个耗尽电量的图标,只好推迟出门的时间,希望手机尽量多充上一点电。而有了快充,只需要洗漱的功夫,手机电量就能来到一个安心的状态。

  不止用户发现快充能让生活更美好,厂商也意识到这个新的卖点,或者说,再不卷快充,就要被甩于人后了。于是,各家开卷私有协议快充,在iPhone刚支持12W“快充”的时候,国内已经卷到了50W级别。

  在2010年代前五年,手机电池大小普遍在2-3000mAh左右,快充更多像是加分项,低功率充电的时长似乎也能接受。但手机电池已经来到现在的5000甚至6000级别,如果还是“5伏1安”的功率CQ9电子官方网站,恐怕要充个四五小时。

  这背后也有厂商对用户习惯的培育。从VOOC诞生到现在过了10年,“快充”从一个能在广告说道说道的闪光点,变成一台手机不可或缺的基础功能。即使是千元级别的中低端手机,一台只支持5W或者10W充电的手机根本难入消费者法眼。

  就连奉行“不变应万变”的苹果,近几年的iPhone也逐渐提高了最高充电功率,缓慢上升到27W左右。

  2024年的手机圈很奇怪,屏幕从曲面屏回到“远古”的直面屏;前几年卷到150W-200W的充电功率,今年超过120W的都少见。

  我们曾经在《薄机身且长续航,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一文中,介绍了目前手机上热门的“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其中提到增加电池容量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增加电池负极硅基材料含量,提升电池内部锂离子的数量,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密度”。

  电池充电就是锂离子从正极回到负极的过程,由于碳硅电池存储的锂离子数量更多,电池内部结构更复杂,迁移阻力更大,在电池内部的移动速度更慢。

  因此,各家配备了碳硅电池的旗舰手机,充电功率都保持在100W左右,而中端机型快充都动辄120W、150W甚至200W。

  要实现150W以上的快充,不能只是通过给电池和充电器上功率压力,“双芯电池”的方案,就是一种充电速度的“物理外挂”,将充电速度突破到200W。

  简单来说,“双芯电池”就是两个电芯串联的电池组,平均分配电压和电流,效率翻倍的同时,发热也比常规单芯电池更少。

  realme这次提出的320W闪充技术,就是双芯电池的进阶版“四芯电池”,实现更极致的充电效率。

  但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手机内部空间,塞入两块相对独立的电池,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两块电池组的物理间隙、封装和连接材料都挤占了原本存放电能的空间。

  像是realme的四芯电池,四块电池组折叠在一起,容量其实只有4420mAh,而今年的国产手机电池普遍5000mAh起步。

  走高了好几年的充电功率开始回落,对应的是手机电池容量在今年迎来的一波小增长,上探到了6000mAh级别。

  曾经5W充电和100W快充的差距是两小时缩短为四十分钟,但100W和200W的差距只有25分钟左右。

  全球卖得最好的手机品牌是三星,而三星最新旗舰Galaxy S24 Ultra支持的最高充电功率为45W。

  而国内遥遥领先的华为,虽然已经支持100W充电,但是在快充的布局不如其他厂商那么迅速,追求上也没有那么极致。

  当然,苹果和三星保守的充电方案一直颇受争议,但这也说明,快充在其他配置和品牌实力面前,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Redmi在去年已经演示过300W的快充技术,但一年半过去,这个技术还未下放到任何产品上。除了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外,也说明它不是我们急待解决的痛点。

  问了一圈身边的小伙伴,大家认为,能在十分钟紧急补能40%左右的电,就已经算是比较理想的快充速度。

  iPhone用户虽然只能和27W快充和平共存,但比较急的时候也足够将手机电量带离危险区。

  而就算周末出门,只要不是iPhone Mini或者用了好久的手机电池,基本一天玩下来都不用充电。

  所以,就算手头上只有一条C to C线,我还是特地买了一条第三方的C to A线,在睡前插上我用了好几年的“五伏一安”慢充,好好呵护电池。

  快充对手机电池的损耗一直是一个“玄学”,纸面数据中两者似乎不存在绝对关系,国产厂商也在推出更长寿的电池,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用户反馈电池越来越不耐用。

  电池衰减或许没那么即时可感,但是每次快充温温热的机身还是能摸得到的。既然不赶时间,那完全可以慢慢充电。

  比起一路水涨船高的快充功率,改善好电池容量、寿命和发热,让广大用户不需要再把手机“供着用”,其实是一个用户更喜闻乐见的方向。

  iPhone 15系列发售之初,用户发现和“华为线”不兼容导致手机故障的新闻,想必大家还有点印象。

  不少围观网友以为又是苹果在作妖,但这次苹果可以说非常冤枉。因为iPhone用的是国际标准的PD充电协议,而国内手机厂商基本各自为政,推出各种私有协议,充电线和充电头都经过“魔改”,不仅难以混用别家的线和头,自己家的也未必互相兼容。

  国内也有由信通院和“华米OV”等多家厂商和机构联合制定的“UFCS”通用快充协议,只是推广进展缓慢,截至目前,官网显示通过相关认证的设备仅有28款,主要是OPPO、vivo两家及旗下品牌。

  并且,UFCS的功率最高都在88W左右,甚至大部分仅支持44W和更低的33W,用户更愿意继续使用百瓦的私有快充。

  我们当然乐于见到快充技术继续突破。如果电池容量达到10000 mAh,一分钟完成充电,过程机身和充电头基本不发热,电池寿命还能保持三四年,手机机身还能做得轻薄,充电器和充电线都能混用,这种“梦中情充”技术恐怕没人会拒绝吧?

  国产手机上各种黑科技“拼刺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或许realme 320W快充和Redmi 300W一样,更多是持续捅破技术天花板,探索可能性,而不是需要马上推出抢市场的产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