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金寨:“红绿交织”走出“旅游+产业”的乡村振兴特色路茶香四溢,游人如织。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绽放,将整个村庄装点得格外美丽。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是金寨县利用“红绿”资源,走出“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特色路的一个缩影。
4月15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是来大湾村品茶、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大湾村游客服务中心内,展示着“追梦路上的大湾村”系列图片,游客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农产品展销中心内,大家精心挑选着土味十足的特产,聆听着村民们的生产故事;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旧内,游客进入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回忆着曾经的农耕岁月。
“2024年,大湾村大力实施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大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大湾河水更清、村庄更美、村民更富,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大湾村党总支何家枝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湾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位于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大湾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大湾村紧紧围绕茶产业做文章,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提供集观景、品茗、体验、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旅体验。
同时,大湾村保护利用好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旧址位于花石乡大湾村汪家祖宅,近年来,县、乡两级政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了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
“2023年来村旅游的游客人数有50万人,2024年70万人,今年来的游客更多CQ9电子官方app下载。来旅游的人多了,自然带动了村里各个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家的就业和创收问题。村里有的老人家年纪大了,还能靠着摘茶叶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他们是非常高兴的。现在的大湾村老百姓的日子真的好过了,没有闲人。”何家枝开心地说,如今的大湾村,春有百花,夏有凉,秋有红叶,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是景。
未来大湾村将继续深挖旅游资源潜力,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进一步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大湾村的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金寨茶叶生产已有一多千年历史,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老茶区之一,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重点生产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五大茶叶品类,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生态食材(茶叶)之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金寨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将传统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先后建成大湾村茶旅融合示范区、蝙蝠洞“六安瓜片”原产地保护区、西茶谷主题公园,“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业态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月15日,正值春茶旺季,金寨县古碑镇的留坪茶园热闹非凡,游客漫步茶园,体验亲手采茶的乐趣,了解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全过程。大家在观景台驻足,欣赏漫山遍野的翠绿,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此同时,周边的农家乐也因游客的到来带来了生意。
“留坪茶园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采取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等方式,改造建成留坪茶梯1500余亩,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茶园面积不断增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留坪村老党员张必恩说,留坪茶园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亮点。
留坪茶园的蜕变,离不开持续的投入与精心的规划。自2021年起,古碑镇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全力推进茶旅融合建设项目。2200米的生产性道路蜿蜒其间,不仅方便了茶叶的运输,更为游客的到访提供了便利;243平方米的茶园田间学校,成为传播茶叶知识、茶文化的重要场所;110亩的茶苗补植,让茶园绿意更浓,产量稳步提升 。
如今,留坪茶园不仅是茶叶的生产地,更是一处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旅游胜地。这里集冲沟、山脉、谷地、台地及茶园风光、公路风景于一体,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五岭一山”生态公园内,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是游客休闲漫步的好去处;“爱情湾”茶园摄影基地,独特的心形茶园造型搭配木质生产步道与休憩凉亭,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美好瞬间;茶园天空之境等观光打卡点,更是让游客仿佛置身梦幻之境,沉醉于茶园的独特魅力。
“节假日停车场都停满了,春季采茶季和周末是客流高峰,不少游专程来体验采茶、拍照打卡。这也就增加了茶叶的销路,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现在茶叶的收入很可观,一户家庭若劳力充足,一年可增收两万到三万元。”张必恩说,茶园变景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为做到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引得来游客并留得住游客,金寨县积极发展民宿产业。该县大力实施“一乡一宿”建设工程,打造“春山、夏清、秋云、冬晓”四大系列,打响了四季“宿”金寨招牌,建成各类民宿190余家。
在金寨古碑镇宋河村金湾组,“夏清·金竹湾”民宿位于深山茂林之中,一栋栋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与周围的山溪、古树融为一体,宛如一处宁静的港湾,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诗意栖居之所。
民宿现有全木式房屋10套,改造老民房1栋,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景观小品、休闲采摘园等,2023年7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引入金竹湾特色民宿,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宋河村、爱上了宋河村,让游客进得来还能留得住。民宿的建设让我们村的旅游产业被激活了,目前村里还有8家农家乐正在运营,平均每户农家乐的利润能超过10万元。”宋河村党支部杨先明告诉记者,民宿二期正在建设,将新建木屋18栋,增加日住宿接待量30余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带动宋河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们全村有大小民宿和农家乐64家,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旅游业增收致富。”大湾村党总支何家枝说,大湾村的旅游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回乡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大湾村村民漆正煌一直在外创业,近年来,他和妻子返乡在大湾村建设了“春山·湾留居”精品民宿,对拥有百年历史的王氏古老宅院进行修缮改建,打造了一家融合当地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为大湾村民宿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4月15日,记者来到金寨(大湾)农产品展销中心,看到众多游客正在选购当地的香薯、山核桃、南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名声在外的这些土特产已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网红产品。
“这是我们这里的‘俏俏果’山核桃和香薯干两款产品,大家可以先品尝一下。我们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合推介,打造了产业品牌,金寨山核桃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金寨山核桃和金寨红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极大提升了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展销中心的一楼大厅,大湾生态农业公司的负责人朱先富,正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介绍他手中的农产品,“现在这里的土特产,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近年来,大湾村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让山货出山,乡情出圈。农产品展销中心有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围绕大湾村特色农产品,引进大湾生态农业公司发展香薯和南瓜生态基地,并进行加工和销售,培育“绿水青山,红村大湾”品牌,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香薯和南瓜近600亩,还实现稳岗就业50余人。
金寨县在做靓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创建“长寿金家寨”“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大别山的问候”等区域公用品牌3个,已授牌使用企业80余家。全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36个。金寨山核桃、金寨生姜等22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批品牌农产品响了名声,走了出去。
人间最美四月天。如今,穿行在这片红绿交织的土地上,老区的精神丰碑和生态振兴的时代画卷交相辉映。金寨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升级、村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茶香四溢,游人如织。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竞相绽放,将整个村庄装点得格外美丽。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背后,是金寨县利用“红绿”资源,走出“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特色路的一个缩影。
4月15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但是来大湾村品茶、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大湾村游客服务中心内,展示着“追梦路上的大湾村”系列图片,游客驻足观看,合影留念;农产品展销中心内,大家精心挑选着土味十足的特产,聆听着村民们的生产故事;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旧内,游客进入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回忆着曾经的农耕岁月。
“2024年,大湾村大力实施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大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在大湾河水更清、村庄更美、村民更富,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大湾村党总支何家枝告诉记者,近年来,大湾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位于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大湾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大湾村紧紧围绕茶产业做文章,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提供集观景、品茗、体验、餐饮、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旅体验。
同时,大湾村保护利用好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红色旧址位于花石乡大湾村汪家祖宅,近年来,县、乡两级政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建设了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
“2023年来村旅游的游客人数有50万人,2024年70万人,今年来的游客更多。来旅游的人多了,自然带动了村里各个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家的就业和创收问题。村里有的老人家年纪大了,还能靠着摘茶叶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他们是非常高兴的。现在的大湾村老百姓的日子真的好过了,没有闲人。”何家枝开心地说,如今的大湾村,春有百花,夏有凉,秋有红叶,冬有雪,一年四季都是景。
未来大湾村将继续深挖旅游资源潜力,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大别山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进一步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让大湾村的旅游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金寨茶叶生产已有一多千年历史,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老茶区之一,是“六安瓜片”的核心原产地,重点生产绿茶、黄茶、红茶、黑茶、白茶五大茶叶品类,荣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生态食材(茶叶)之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金寨县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将传统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先后建成大湾村茶旅融合示范区、蝙蝠洞“六安瓜片”原产地保护区、西茶谷主题公园,“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业态推动了全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月15日,正值春茶旺季,金寨县古碑镇的留坪茶园热闹非凡,游客漫步茶园,体验亲手采茶的乐趣,了解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全过程。大家在观景台驻足,欣赏漫山遍野的翠绿,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与此同时,周边的农家乐也因游客的到来带来了生意。
“留坪茶园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采取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等方式,改造建成留坪茶梯1500余亩,经过30年的持续发展,茶园面积不断增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留坪村老党员张必恩说,留坪茶园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新亮点。
留坪茶园的蜕变,离不开持续的投入与精心的规划。自2021年起,古碑镇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全力推进茶旅融合建设项目。2200米的生产性道路蜿蜒其间,不仅方便了茶叶的运输,更为游客的到访提供了便利;243平方米的茶园田间学校,成为传播茶叶知识、茶文化的重要场所;110亩的茶苗补植,让茶园绿意更浓,产量稳步提升 。
如今,留坪茶园不仅是茶叶的生产地,更是一处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旅游胜地。这里集冲沟、山脉、谷地、台地及茶园风光、公路风景于一体,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五岭一山”生态公园内,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是游客休闲漫步的好去处;“爱情湾”茶园摄影基地,独特的心形茶园造型搭配木质生产步道与休憩凉亭,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美好瞬间;茶园天空之境等观光打卡点,更是让游客仿佛置身梦幻之境,沉醉于茶园的独特魅力。
“节假日停车场都停满了,春季采茶季和周末是客流高峰,不少游专程来体验采茶、拍照打卡。这也就增加了茶叶的销路,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的发展。现在茶叶的收入很可观,一户家庭若劳力充足,一年可增收两万到三万元。”张必恩说,茶园变景区,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为做到山上种茶、家中迎客,引得来游客并留得住游客,金寨县积极发展民宿产业。该县大力实施“一乡一宿”建设工程,打造“春山、夏清、秋云、冬晓”四大系列,打响了四季“宿”金寨招牌,建成各类民宿190余家。
在金寨古碑镇宋河村金湾组,“夏清·金竹湾”民宿位于深山茂林之中,一栋栋木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与周围的山溪、古树融为一体,宛如一处宁静的港湾,为游客提供了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诗意栖居之所。
民宿现有全木式房屋10套,改造老民房1栋,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景观小品、休闲采摘园等,2023年7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引入金竹湾特色民宿,越来越多的游客知道了宋河村、爱上了宋河村,让游客进得来还能留得住。民宿的建设让我们村的旅游产业被激活了,目前村里还有8家农家乐正在运营,平均每户农家乐的利润能超过10万元。”宋河村党支部杨先明告诉记者,民宿二期正在建设,将新建木屋18栋,增加日住宿接待量30余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带动宋河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们全村有大小民宿和农家乐64家,越来越多的村民依托旅游业增收致富。”大湾村党总支何家枝说,大湾村的旅游发展还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回乡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大湾村村民漆正煌一直在外创业,近年来,他和妻子返乡在大湾村建设了“春山·湾留居”精品民宿,对拥有百年历史的王氏古老宅院进行修缮改建,打造了一家融合当地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为大湾村民宿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4月15日,记者来到金寨(大湾)农产品展销中心,看到众多游客正在选购当地的香薯、山核桃、南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名声在外的这些土特产已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网红产品。
“这是我们这里的‘俏俏果’山核桃和香薯干两款产品,大家可以先品尝一下。我们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合推介,打造了产业品牌,金寨山核桃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金寨山核桃和金寨红薯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极大提升了产品品牌。”在农产品展销中心的一楼大厅,大湾生态农业公司的负责人朱先富,正在向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介绍他手中的农产品,“现在这里的土特产,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近年来,大湾村采用“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让山货出山,乡情出圈。农产品展销中心有村集体经济的参与,围绕大湾村特色农产品,引进大湾生态农业公司发展香薯和南瓜生态基地,并进行加工和销售,培育“绿水青山,红村大湾”品牌,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香薯和南瓜近600亩,还实现稳岗就业50余人。
金寨县在做靓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创建“长寿金家寨”“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大别山的问候”等区域公用品牌3个,已授牌使用企业80余家。全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36个。金寨山核桃、金寨生姜等22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大批品牌农产品响了名声,走了出去。
人间最美四月天。如今,穿行在这片红绿交织的土地上,老区的精神丰碑和生态振兴的时代画卷交相辉映。金寨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升级、村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Copyright © 2021-2023 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豫ICP备2021007535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